“月出惊山鸟”的下一句及其出处
“月出惊山鸟”的下一句是”时鸣春涧中”,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《鸟鸣涧》。这首诗全文如下:
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
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”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优美的山中夜景,展现了王维作为”诗佛”特有的空灵意境。”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”这两句尤其精妙,通过月光惊动山鸟这一细节,以动衬静,更显山林的幽深宁静。很多读者都被”月出惊山鸟”的意境所吸引,却记不清它的下一句是什么,这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解读的内容。
为何”月出”会”惊山鸟”?
“月出惊山鸟”这一句看似不合常理,月亮每天都会升起落下,山中的鸟儿应该早已习性,为何还会被惊动呢?这里有多少可能的解释:
开门见山说,可能是诗人夸张的艺术手法。王维通过”月出惊山鸟”这一反常现象,突出了山林的幽静和月光的皎洁。正由于环境太过安静,连月亮的出现都能惊动鸟儿。
接下来要讲,可能是特定季节和时刻的现象。春天是鸟儿求偶繁殖的季节,它们本就比较敏感;而深夜时分,月光突然照亮山林,确实可能惊扰正在休息的鸟儿。
还有一种解释,这里的”惊”不一定是受惊吓,也可能是惊喜。皎洁的月光让鸟儿误以为天亮了,于是发出欢快的鸣叫。
“时鸣春涧中”的意境之美
领会了”月出惊山鸟”,我们再来看它的下一句”时鸣春涧中”。这句诗有下面内容多少妙处:
“时鸣”二字用得极好,不是持续的鸣叫,而是偶尔一两声,更显山林的空旷幽静。这种以声衬静的手法,在王维的诗中很常见。
“春涧”点明了季节和地点,春天的山涧充满生机,与前面的”夜静”形成巧妙对比。静中有动,寂中有声,这正是王维诗艺的高超之处。
整句诗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:皎洁的月光下,山鸟偶尔的鸣叫声在山涧中回荡。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、空灵的山林气息。
这两句诗背后的情感表达
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”不仅是写景,更是抒情。王维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当时的王维虽然身在官场,但心向山林。在这静谧的春山夜景中,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。月光惊鸟的意象,或许也隐喻着诗人被世俗惊扰的心灵,在山水中得到了抚慰。
这两句诗之因此动人,正是由于它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,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,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。
小编归纳一下:经典诗句的永恒魅力
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”这两句诗,以其精炼的语言、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,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。下次当你看到月亮升起时,不妨想想:会不会也惊动了哪只山鸟呢?
记住”月出惊山鸟”的下一句是”时鸣春涧中”,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,更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,偶尔停下脚步,感受那份诗意的宁静。